产品展示
  • 骆驼 EFB启停电瓶 12V60AH汽车适配缤智CRV传祺GS4乐风RV奥迪A3
  • 汽车贴纸引擎盖装饰贴车门车头盖刮痕遮划痕贴机盖贴个性改装拉花
  • 汽车贴划痕创意车身贴车门个性搞笑防水装饰TRD车身贴纸车贴拉花
  • 本田十代思域门槛条8八9九10代思域改装内饰车贴配件汽车迎宾踏板
  • 瓦尔塔蓄电池55-27老赛欧马自达3福克斯嘉年华自由舰翼博汽车电瓶
联系方式

邮箱:dafengshi1292@163.com

电话:0793-986622

传真:0793-986472

公司主营设备

引发众怒的周鸿祎们,该付出代价了!

2023-12-02 02:21:28      点击:028

原标题  :引发众怒的众怒周鸿祎们,该付出代价了!周代

作者 :时晨晨

近日 ,鸿祎香港股市新出现了一种“侮辱式”减持套路 ,付出即“宣布派息→拉高减持→取消派息→股价腰斩” 。众怒

具体过程如下 :

1 、周代9月11日,鸿祎鲁大师宣布将在近期召开的付出董事会上表决特别派息议案。
2 、众怒9月12日 ,周代鲁大师股价相应暴涨50% ,鸿祎6个交易日股价最高涨幅73% 。付出
3、众怒9月20日 ,周代鲁大师大股东诚盛有限公司  ,鸿祎趁股价大涨抛售3400多万股 ,占已发行股份的12.77%  。
4 、9月21日 ,鲁大师董事会取消举行 ,原本将于董事会讨论的特别派息议案也就此搁置 。

它不是要回馈投资者 ,而是要割投资者啊 。公司股价上涨了,大股东减持套现了,“派息”的事儿也取消了。

这种减持就是纯套路,没有一切“技术含量”,就是让广大投资者抬轿子,好让大股东趁机高位套现跑路 。

减持有错吗 ?没有;股价上涨有多吗?没有 。

但是,他错就错在连“装”就懒得“装”一下了 ,也根本不需要冠冕堂皇的“市值管理”,就是这么赤裸裸的挑衅市场 。

01 “红衣大炮” 炮口瞄准了股民 ?

这种恶劣“砸锅”玩法 ,简直就是对股民和监管机构的侮辱,究竟是谁这么没“底线”呢 ?

根据根据鲁大师2019年披露的上市文件 ,诚盛2015年10月12日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由三六零科技全资拥有,而三六零科技则由三六零全资持有,周鸿祎为实控人。

另外根据鲁大师今年9月7日公告,三六零科技透过其全资附属公司诚盛持有82,745,082股股份,占本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0.76%,三六零科技为本公司控股股东之一。

也就是说 ,鲁大师背后的人就是,周鸿祎。

周鸿祎最近“出境”的频率很高 ,今年4月份周鸿祎在A股市场也曾陷入“离婚式减持”风波。

年初的时候,ChatGPT横空出世 ,国内众多科技公司纷纷效仿,三六零估价从7块飙升至20元左右  ,涨幅170% 。

股价上涨背后,投资者完全没有底气,因而三六零2022年业绩并不好,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 ,营收预计下降13%,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24.8亿。

在这种背景下 ,周鸿祎突然宣布离婚 ,拟将个人持有的360公司6.25%的股份,转移至前妻胡欢名下  ,折合公司当下市值近90亿元 。

展开全文

本来公司股价飙涨就没业绩支撑 ,而且不少公司的大股东都通过离婚减持股票,涉及的市值高达289亿,因此投资者当然质疑周鸿祎是在搞“离婚式减持”这一套 。

这种名人离婚、分割财产的事情一直都很吸引眼球,再加上A股频繁出现的“离婚式减持”又特别敏感 ,因此周鸿祎在股价高位宣布离婚,当时就一下子引爆了舆论 。

成果就是 ,4月4日宣布离婚后 ,三六零公司股价就一路下跌 ,从20.85元跌至10元 ,跌幅50%。

没想到半年后,他又在港股市场掀起风浪,对着广大投资者就是一顿“骑脸输出” 。

02 诚盛违法犯罪了吗?

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香港证监会,看怎样处理这件事。

问题是 ,诚盛这种减持行为违法了吗?

根据香港的法律法规  ,5%以上股东减持股票,不需要提前公告 ,减持后上传表格备案就可以了 。

从这个角度看,周鸿祎控制的诚盛有限公司不声不响的减持股票,符合相关规定 。

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先宣布方案派息,拉高股价套现后  ,又宣布取消派息 。

现在,周鸿祎或诚盛有几个法律问题需要面对:

1、是否涉嫌“唱高散货”,操纵股价

香港证据监管法律主要是《证券及期货条例》,其第278条是关于操纵证券市场的规定。

判断周鸿祎控制的诚盛是否涉“唱高散货” ,有两个关键:

第一 、释放的分红消息是否是虚构利好;
第二、私下是否存在团队进行造市 、散货等行为。

也就是说,鲁大师当初的特别分红方案是真打算分红 ,还是仅仅是为了拉高股价;以及在释放利好的同时 ,是否有相应的资金配合炒高股价,或者与诚盛等公司是否有交易协议等等 。

这种定性需要额外的信息来辅助,而且需要监管机构的定性 。

一旦定性 ,香港证监会的处罚非常严重 ,最高罚款1000万,最高面临10年监禁。

2 、是否涉嫌披露虚假消息误导投资者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77条规定了“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以诱使进行交易的行为” 。

鲁大师先发布消息审议特别派息议案 ,紧接着周鸿祎控制的诚盛又趁股价上涨减持 ,最后又“取消”了分红方案 。

这种操作 ,使得周鸿祎控制的诚盛嫌疑很大 。但是具体是否违反该条款,还需要相关部门走程序来对其定性  。

3 、要是被认定这种行为 ,一般有两种处罚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

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98条规定了“披露虚假或具误导性的资料以诱使进行交易的罪行”。

一旦确定这种行为属于“犯罪”,那么走简易程序最高就是监禁3年 ,走一般公诉程序最高就是监禁10年。

当然除了刑事责任 ,还有民事责任,赔偿投资者损失。

股民损失多少 ,造成这种行为的人就得赔偿多少钱。

9月20日以来的3个交易日,鲁大师累积成交9700万股 ,按投资者每股亏损0.5元计算 ,累积亏损将达到5000万 。

此外 ,还有额外的罚款,走简易程序最高罚款1百万 ,走一般程序最高罚款1千万 。

是否涉嫌违法犯罪,这需要看监管机构是否立案侦查。

在当下阶段 ,这种行为就是“砸锅”行为 ,就是挑衅监管 。

在美联储加息周期末期,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都很短缺,香港市场也一致,单日一度超700股“零成交”,近千股成交额不足1万港币。

为了解决信心不足的问题 ,8月底香港专门成立了促进股票流动性专责小组,一方面全面检视交易机制等问题,另一方面向重点市场的投资者推介香港股市。

也就是说,监管机构在前面辛辛苦苦的攒人气,你在后面这样赤裸裸的“欺骗”投资者 。

这能忍?

03 “砸锅”A股 直接下场抓人 !

不仅港股市场 ,A股市场也出现了“砸锅”式减持 。

自从提出“活跃资本市场”之后,监管层就一直努力提升A股市场的吸引力 。

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措施 ,这搁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例如,在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 ,毅然决然的宣布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  。

例如  ,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例如,进一步规范控股股东股份减持行为 。上市公司存在破发 、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 、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 ,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

8月27日  ,证监会颁布减持新规。第二天8月28日,东方时尚董事长、实控人、大股东徐雄就“砸锅”了 。

首先,根据规则,作为持股5%的大股东,徐雄卖出股票是要提前披露的  。

但是,他没有披露,减持违规操作。

其次 ,根据最新减持新规 ,在股价已经破发的情况下 ,徐雄是不能卖出股票的 。

但是 ,他完全不顾这些规定 ,直接减持了340万股,涉及金额2203.2万元 。

全市场都在看监管机构怎样办,说话到底算话不算话 。

很快,监管亮明态度了 :

首先,大股东立即回购违规减持的340万股,中间产生的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 。
其次,监管开头“抓人”。9月15日 ,东方时尚公告称 ,实控人徐雄被抓 ,罪名是操纵证券市场 。

截止目前,操纵市场的最高处罚 :罚金最高110亿 ,来自当年“私募一哥”徐翔;最高判处19年监禁,来自A股最大的黑嘴教父吴承泽。

也就是说,在“砸锅”A股的资本家 ,将面临严峻的处罚 。

04 为何愤怒 却没有方法 ?

无论是英美股市 ,还是A股和港股,证券监管一直都是难点 。

在A股市场减持新规出台后  ,已经有200余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提前终止减持、承诺不减持或自愿延长限售期,以实际行动稳定市场预期 。

这是不是意味着,A股的监管优于港股的监管呢?不必定 。

香港属于英美法系,有陪审团制度,有判例法传统,法官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法律,来解决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问题。

例如 ,周鸿祎控制的诚盛这种前所未闻的“砸锅”行为 ,香港的法官就“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对其进行处罚。

反观A股市场  ,属于大陆法系 ,一切行为准则都需要遵照法律条文 ,“法无禁止即可为”。

但是法律往往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 ,难以及时的解决问题。

例如,最近大家一直愤怒的限售股绕道变现的问题。

9月1日 ,金帝股份上市 。在第一天 ,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就将手中的限售股,通过转融通业务作为融券券源卖掉了 。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 ,这种操作实在太打击投资者信心,以及损害监管信誉了 。

但是监管也没太好方法 ,因而根据《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方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他们可以这样做,而且通过核查  ,他们并没有违规的地方 。

因此愤怒归愤怒 ,但还是得照章办事。即便修改了法律条文,也不能用新法规对他们进行追责 。

正是由于这个根本性差异,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基本都是英美法系;银行体系发达的地区基本都是大陆法系 。

05 他们为何要“砸锅” ?

实际上 ,无论是港股市场 ,还是A股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操纵股价、违规减持的事件一直都存在 。

港股市场最常可见的就是“老千股”,可谓臭名远扬。A股市场也是各种花式减持,绕过监管等等 。

最近这几起“砸锅”事件 ,之因此引起大家的特别注意,是因而  :

1.特殊时期,监管机构对资本市场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这几起“砸锅”事件 ,均被投资者当作挑衅监管的动作 ,因此额外关注 。
2.监管对市场给予了厚望  ,但是市场迟迟起不来 ,大家都在找“出气筒”。
这几起“砸锅”事件恰巧撞枪口上了。
3.由于特殊缘故,大家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较之前大幅提升 。
由于戏剧性冲突较强,这“砸锅”事件迅速出圈。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 ,这几个因素会给人一个错觉,资本家“最近”开头“砸锅”了 。

其实 ,翻开各地区的资本市场监管报告,处罚才是常态。

相比美国股市的监管 ,我们暴露出来的资本家“砸锅”事件不是“过多” ,而是“过少”。

绍兴一公务车别停公交车,官方:警方已处分,涉事驾驶员停职
100年前的哈巴狗完全是另一个容貌!人类喜爱狗反而伤害了狗